宋都督心中的烽火乱世

很多天以前就读完了宋晶路的《三国人物品评录》已经正式发表的全部篇章,就想要写篇书评。却一直没有勇气动笔。

我曾在读完《悲观主义的花朵》之后写的那篇文章里说,每个文艺青年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写一部小说结束自己的青春岁月。廖一梅很幸运,她实现了这个梦想。而大多数人,只是把这个梦想埋在心里,然后被现实改变,融汇到真实的残酷的生活中去。

现在我觉得,宋晶路也很幸运。他在用《三国人物品评录》这部书为自己在青春岁月中的哲思划上句号。相比我那篇开工近一年却只写了不到600字的小说,宋晶路前进的脚步让我羡慕,也让我写书评勇气退缩了。而随着十年之期日益迫近,更让我的怯懦与日俱增。

我甚至不好意思把即将写出来的东西叫做书评,只能叫做读后感。我只读过两遍《三国演义》,大半也忘记了,没读过《三国志》,对于那段历史的知识多半来自电视剧和游戏,以这样的储备和见解,站在低处仰视,谈何点评,只能在读过之后发发感慨罢了。

品评录的完整标题是《从<三国志11>到<三国演义>——三国人物品评录》,这意味着所有的人物点评都会横跨两个领域,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和光荣的游戏三国志11。在实际的行文中,作者也并未局限于这两件素材,而是频繁引用三国志等其他关于那个时代历史著述中的记叙和观点。

跳脱在时间与空间之外,以人物为轴,事件为点,重新解读了那段烽烟四起豪迈壮阔的久远时光,兼谈了许多由此辐射出的诸多话题,甚至提及了子女教育这种看起来与谋略和战争毫不相关的内容。

内容撰写的时间跨度也很长,从2009年春天到现在,并仍在继续。数年时间生活和世界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字里行间能够看到作者的成长和磨砺。作为一个时断时续写着博客的人,我能够感受宋晶路的坚持与诚意。

我一直以为宋晶路是个不玩游戏认真学习的三好学生。

隐约记得李庆彤有一次给04级的辩手留作业,让各自回去之后准备辩论中可以使用的问题,要求的数目也许是5个或10个,具体数目不记得了。这个作业也不止04级的辩手要做,当时参加讨论的辩手们都要进行这个工作,也包括我在内。第二天多数辩手都没有完成,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李庆彤身为教练以身作则,按时完成保质保量。但是宋晶路却拿出了超过要求数目一倍多的问题。尽管其中许多都稚嫩脆弱难堪大用,但这位大一新生的认真程度却给李庆彤和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之后几年,李庆彤都在反复讲这个故事,褒奖宋晶路的勤奋,并以此说明勤奋对于一个辩手成长的重要性。

而出于我那时对世界的狭隘认知而形成的对勤奋者的偏见,我也一直以为像宋晶路这样的勤奋者,是电子游戏的绝缘体。

所以当他几年前把品评录的第一篇发表在博客上并把链接发给大家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不仅惊于原来对游戏的研究达到这个程度;而且惊于电子游戏和历史小说这两件事,竟可以在宋晶路的手中随意跨越自由流转,时此时彼,交相呼应。

几年之后,我终于把已经发表的全部篇章读完了。我也终于重新认识了谋臣的力量和武将的智慧,真正理解了三分天下制衡博弈的微妙平衡,开始明白那些在岁月中熠熠生辉的人名在面对抉择时也有各自掣肘的无力与无奈。

人们喜欢把历史比作一条河,用来形容时间洪流滚滚向前,后人只能空对浪花感慨叹息。有时我也会羡慕生于乱世的人们,天下巨变给了他们在历史中成就自我的机会。但有时我也会困惑,纵然名垂青史又能怎样,往日驰骋天下的英雄豪杰,最终还是要归于一掊黄土。

这个困惑暂时在《三体》中找到了答案: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写在久远的故事中的人,虽然没有这样说,甚至没有这样想,但却是这样做的。

希望我们也一样。

发表评论?

3 条评论。

  1. 已阅。不敢在这样的评论上再加评论。

  2. 已阅。

回复给 斗转参合 ¬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