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回学校

每次回家,爸妈都会问我,是否还常去学校看看辩论队的近况。每次我也说,一年去个两三次吧。爸妈也会玩笑,说你去了还认不认识。我说,神奇得很,他们都还认识我。

记得住在交大东路那个短暂的秋天和冬天,我有不少时间还是在学校里消磨的。甚至有时还会坐在教室里长久地发呆。辩论队的大小比赛,还会去掺和一下,帮忙准备,或是买吃买喝。还会为比赛的输赢不肯释怀。

搬到永安里之后,距离远了许多。生活和工作一直在变化,去学校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那时大梵说离学校远一些对我来说是好事,毕竟住在学校边上,虽然诸事方便,但却无法真正脱离校园的阴影,也无法完全进入一个已经工作的人应有的职场心态。

现在看来,也许是有道理的。

而住在远处的另一个好处是让我意识到保持联络的重要性。当联络太容易时,便容易忽略联络的价值。而在远处时,才察觉它的意义。

所以才在我搬去永安里的第二个月,有了辩论队的网站。虽然因为懒惰而疏于维护,大家的活跃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但这种东西,有了总是比没有要好。

大概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每年我都尽量把刚刚接任的队长教练一级的辩手和即将毕业一级的辩手,分别攒到一起,请他们吃个饭。请他们在队友纷纷退役和离校之时,保持联络。

这支队伍说到底,还是维系在人的身上。

而它与其他队伍的不同又在于,它并不通过一个人或几个人来维系。至少在我的期望与想象中,它在纵向上是由历届队长教练串起来的一根时间轴,而在横向上蔓延出一张张彼此平行的大网,网络之间又通过讲师和其它关系,形成各种松散的联系,构成一个立体的脉络。最终它会维系在每个人身上。

这样说,好像目的性又太强了。可是当我们亲手种下一棵小树时,总还是希望它有一天能够参天耸立,遮云蔽日。

这项工作,我有意无意间是按照十年甚至更久来计划的。也是把它放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中去推进的。

只是有时候计划可能没有变化快。

去年冬天以来,我去学校的频率似乎是大大增加了。如无意外,明年这会儿就又要搬家了。想再回学校,除了周末专门跑一趟,平时的晚上是完全不可能了。

最近又听说,学校也许要往平谷搬。类似的消息已经说了许多年,虽然一直也没有搬,但每个人都知道,它的发生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

我的心中隐隐有着队伍会散的忧虑。

对于眼下来说,这忧虑显然太超前了。而放在漫长的历史中,又何尝有不会消散的组织,所以这忧虑更没有必要。

也许这忧虑并不来源于此,而是单纯地来自对变化的恐惧。

现在写东西,常常戛然而止。开始得毫无理由,结束得也没头没脑。

坐在22号楼下的小活动室里,装做正在看军理杯复赛的样子,突然觉得写够了,也就这么多吧。

发表评论?

1 条评论。

  1. 漂泊多年,交大总觉得还挺近的。

回复给 LY ¬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