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

首先感谢金琳的题目。

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刚刚删除了大约500字的内容。因为我觉得跑题了。

家里有一个锻炼身体的小器材,我指的是父母家。姑且叫它拉力器好了。它的模样描述起来十分费力,就不描述了。它运作的效果大致如下,当你按照它所要求的模式发力时,它的一些零件会沿着类似标尺的部位发生位移,并且不会归位,以此来标示你力量的程度。当下一次发力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次的力量是否达到了上一次的程度。而当你下一次用力更大时,零件会继续向前位移。为了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所以每一次都拼命用力,希望能够超过上一次的成绩。

这种类似挑战记录的模式,让我为了引体向上及格而练习臂力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头。

而最近的日志,似乎也变成了这个模样。写过了一篇好的,下一篇就想写得更好,至少要写得差不多好。

然而写有内容的文章是需要刺激,但是最近的刺激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可能是我越来越麻木了?

所以,在总想超越之前的心理驱使下,产量直线下降了。

上个月开始请朋友们出题,我发现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每次拿到朋友的题目,我的大脑里的小飞轮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飞速旋转。那些题目让我回忆过去,观察现在,遥望未来。一次又一次地在突破。
但是这件事也很危险,我如果能在一天之内很轻松地把朋友的题目写得非常好,我也不用经常在这里扎马步了。我总是担心请朋友出了题目却没有写好,伤了好的题目,伤了好的朋友。

所以,很快,又在总想超越的心理驱使下,产量继续下降了。

我开始担心,十个月的坚持,会不会像过去那样,从日记变成周记,再变成月记,最后就等下次重新开始了。

写完这很长很长的字,我发现又跑题了,但是我不想再删除了。就让它留在这里凑字数吧。

 

原来我需要的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个题目激发我对生活的思考。

拿着“很好”两个字,我开始回忆它的来历。开始观察周围和它有关或无关的一切。

我下班时路过一个中学门口看见学校里的小混混傻乎乎成群结对地站在路边装牛B。觉得很有趣。想起小时候自己曾经也觉得拎着砍刀在大街上横着走路很帅。又想起有两个朋友,都是在外面混的,一个后来洗手现在在北京闯荡如今也算小有家业,一个没洗手最后在街头扑了。两个人同岁。

“多大了还学人家装混混?”独自等待里有这么一句台词。

从西直门上拐下来,猛然发现原来破烂不堪的高梁桥斜街竟然被修得那么宽。我大一才来的时候,街两侧卖廉价箱包皮鞋的铺子就扯着喇叭喊“紧急拆迁,疯狂甩卖”。这一喊就使四五年。直到我都离开学校了,拆迁的通告才贴到各家店铺的门上。而这一拆,却又拆了许久。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南门外面有一家新疆什么什么的馆子孤零零地矗立在几条公路的包围之中,八面临街的房子不知道房租几何。

其实路修那么宽有什么用呢。现在嘉茂下面那一段,四分之一是地铁的工地,四分之一被当作停车场,四分之一是等公共汽车的人不肯站在路边偏要抢到马路中间去,还有四分之一用来跑车。工地、行人、汽车、停车场交融混杂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个没人管的大广场。

我记得我还看了很多东西,昨天看到的。因为题目是昨天出的。也想了很多,只是现在都忘了,也许跟这会儿饿着肚子有关。

总之这文章是没写得很好。

不过请朋友出题这件事,却是真的很好。

然而我又开始担心,每次都这样敷衍,会不会没有人愿意给我出题了。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看凤凰台的老窦酒吧,有一次请了冯小刚。他们说戏不够段子凑。就是戏演得不好,可以在戏里讲段子来凑合。

所以我也讲个段子。

有一些日子。有一天约了大梵七点吃饭。恰好当天又稍微加了一点儿班,从东四十条出发已经六点二十了,于是把车子骑得飞快。在肉饼店见到大梵的时候,我按住他的肩膀义正词严一脸严肃地问他:“大梵,你说我这身上奔涌不息的,还是当初那一腔热血么?”他一脸错愕,飞速地分析着这问题中可有什么陷阱,摆好了防御姿态,他说:“是啊。”

我一声断喝:“错!那奔涌不息的,是大汗淋漓。”

 

再次感谢金琳友情赞助的题目。

发表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