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

五个月,日记连续写了五个月。单身也差不多五个月了。

这两件事没有什么联系,纯属偶然。

并不是在我重返单身大家庭之后我才开始记日记,而是就在我决定开始每天写点东西之后的几天,差不多一个星期,我的一些记忆发生了变化。

往事这种东西真是很奇怪。同一段往事在不同的时候会给人截然不同感觉。

曾经一段很快乐的记忆,一夜之间,就成了最深沉的痛苦。一些故事,每每想起,心中无比欣喜和甜蜜;一夜之间,还是这些故事,每每念及,心中却无限惆怅和忧伤。

连续写了150天日记,可是生活不会一直有特别的事情发生。重复的日子越来越多,新鲜和刺激越多越少。

刚刚开始写的时候,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字。慢慢就变得困难了。当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每晚在电脑前面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意识到自己快要枯竭了,需要充电了。

依稀记得那一天,是刚搬家没多久,行李都还没有打开。半夜里翻箱倒柜,兴冲冲地找出了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卡,摆在床头,准备迎着朝阳冲向知识的海洋寻找智慧的彼岸。然后在大约凌晨2点左右,被人提醒,才猛然想起国家图书馆在搬家,什么书也借不来。

然后直到99号,国家图书馆才重新开放。12号去搬了几本书回家。

最近读了几部川端康成的小说。这个日本人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文风细腻,典型的日本味,读起来有喝功夫茶的感觉。繁华的铺陈很长很长,叙事的推进很慢很慢。

许多人只知道泰戈尔,诺贝尔文学奖,大文豪,却不知道川端康成。这个和民族感情也许有关。

我知道这个干瘪老头是从知道高仓健开始的。如果你连高仓健也不认识,那么很有可能你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小朋友。

小时候听父母谈论《追捕》,一直以为是一部一级棒的电影。后来找来看过了,觉得确实还不错。和现在的动作影片当然不能比,不过作为那个时代的商业片,已经是上乘之作了。然后就认识了高仓健所代表的硬汉形象。也终于明白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为什么都是铁塔一样的形象了。

认识了高仓健之后,又找了一些他其它的作品来看。其中就有川端康成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伊豆的舞女》。然后就知道了川端康成,还知道了这部小说是川端先生的处女作。

随后自然对这个干瘪的日本老头失去的兴趣,许多年没有他的消息。一个偶然的机会,也许是某种必然?谁知道。总之在某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去买了一本川端康成的小说集,要送给一位朋友,然后在另外一些因素的影响下,这本书被我自己留下了。

这本书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假装文艺青年的时候,偶尔被我拿出来摆摆样子。但是从来也没有认真读过。直到最近才仔细地读了一些。

想写一点读书笔记。也试着写了一点。但还是自觉太过浅薄。统统删掉了。

毕竟才写了5个月的东西,想要为诺贝尔文学奖写书评,有些早了。

也许再写50年,可以试试看。

发表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