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有一个标题《房事(每日更新)》。我的每“日”没有这个标题中的双关含义。就是指每一天。
很多事,不,所有事。想一想都很容易,比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人民服务之类的。偶尔做一做也不难。上上自习看看书,给老头老太太让个座。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主席讲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现在想想雷锋当年对于做好事的偏执,似乎已经接近某种病态了。而这也恰恰证明要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就已经是一个多么疯狂的念头了,而真正实现它,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歇斯底里的行动。
如果再加一个标准:和开始做的一样好,甚至越做越好。难上加难。
差不多一个星期之前,写了一篇《信仰》,贾恩博说:“终于写点好看的了。”我随即感慨虽然每天都在写,然而有内容的文章,却要隔很久才能写一篇。贾恩博建议说买个刷新球吧。
下午下班前,有小朋友在QQ上跟我聊天说我最近写的东西不好看了。我想了想回答说,生活比较顺利,而有震撼的文字需要一些波折与刺激才能爆发。
晚上吃饭,大梵也说,我最近写的东西开始变得浮躁油滑空洞干瘪。建议让我继续写几个月前没有写完的小说,以此来磨砺笔端。
其实我自己也很清楚,每天的文字基本都是闲话,写与不写没有分别。但同时,也很矛盾。
最初打算每日更新,其实只是想让生活变得规律。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也有过不顺利的日子,就是坚持每天写一点东西,哪怕只是简单的流水帐。这样至少让自己觉得一天天的日子没有浪费。5月时,生活几乎达到了最近几年的最低点,我是想用这样的方式鞭策自己每一天都要有所思,有所得。
而我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我的日志成为几个朋友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这让我受宠若惊。
最早意识到这件事,似乎是八月底的某一天。大概晚上八点,小南瓜在我的页面留言问日志怎么还没更新。我当时诚惶诚恐,立刻铺开键盘更新了当天日志。第二次在10月27日,大梵在QQ上问我为什么前一天的日志没有更新。让我倍受鼓舞,一下子写了近3000字的东西。
后来,又不断地有小朋友大朋友新朋友老朋友说每天在看我的日志。虽然说了这么多朋友,其实也不过十几个人。但是已经足够让我荣幸之至,同时压力倍增。
其实最早开始写的时候,觉得哪怕只有一个人来看,我也要用心经营,尽力写好每一篇文章。在坚持了八个月之后,逐渐觉得墨水见底,每天的更新都倍感艰难了。又有朋友在每天在看的巨大压力,这种艰难就愈发明显了。
是否要继续写下去,我很矛盾。写吧,不好看。不写吧,又舍不得。但是写吧,眼看就要枯竭了,如何对得起读者。不写吧,好像更加对不起读者。
大梵说这不是一个掏空的过程,而是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越是接近枯竭,越要顶风坚持。否则,就只能停留在驾驭800字的水平上。
我想是这样的。也许咬牙挺住,顺着干枯的河谷一路跋涉,就会找到一眼正待喷薄的清泉。
0 条评论。